E 環境保護績效 |
2019∼2020年節水輔導成果,相當於節省0.1座寶山水庫蓄水量。 |
2019∼2020年節電輔導成果,相當於45.3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收量。 |
統計至2020年底,園區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裝置容量共達35.6MW。 |
2020年導入BS8001循環經濟標準,輔導2家事業順利取得第三方驗證機構之查核聲明書,提升國際競爭力。 |
竹科管理局積極推動事業廢棄物資源化工作,園區事業廢棄物資源化比例由2011年83.09%,逐年成長至2020年87.62%。 |
環境教育工作推動,2019~2020年共接待參訪129場,參訪教學人數分別共計3,685人次。 |
2020年各園區植栽補換新植面積,六大園區共計6,135m2。 |
公園綠地認養計有24家廠商或機關單位參與,面積約33.6公頃。 |
S 社會友善績效 |
2019∼2020年廉政法令宣導活動參與人數達2,124人次。 |
2019年全年度勞動檢查業務執行成果,竹科管理局獲得「優等」之殊榮。 |
配合新竹縣市政府「大新竹運輸走廊整合道路交通與電信資訊應用計畫」,自2019年起每月召開交通協控會議,科管局AI智慧交控試辦計畫預定於2021年上線。 |
2019~2020年各辦理6項球類競賽及路跑活動,計有26,000餘人次參加。 |
2019∼2020年無個資外洩之違規情事發生。 |
2019~2020年共實施2,118場勞動檢查。 |
2019∼2020年積極辦理數22場勞動法令及危害預防宣導會,參加人次數達1,463人次。 |
2019~2020年間園區周邊地方建設補助金額約4.23億元。 |
2019~2020年辦理園區周邊鄰里敦親睦鄰掃街活動,共計25場次。 |
竹科管理局自2011年發行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迄今,持續不間斷的與利害關係人分享我們於經濟、環境和社會各方面的承諾與努力成果,而在配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發展計畫的同時,我們也關注著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以用心經營的成果回應聯合國SDGs,連結園區本身的核心能力,深化永續發展之各項作為,並對應15大目標,積極促進永續且包容的經濟成長、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為全球永續發展一同努力。 |
SDGs目標 |
竹科管理局策略與作法 |
G營運管理績效 |
1.消除貧窮
 |
竹科管理局秉持「創新思維、創新服務」為核心價值,規劃為青年創新創業量身打造的專屬場域。除2015年建置之「竹青庭」外,2018年完成宜蘭園區青創基地「蘭青庭」設置,提升產業聚落效應,建構出創新創業永續服務生態體系,成功銜接「創新」和「創業」之間的斷層。 |
4.良質教育
 |
推動「科學園區人才培育補助計畫」,2019、2020年各提供900萬元,分別補助11件及12件課程計畫。 |
5.性別平等
 |
竹科管理局編制有一位局長與兩位副局長,最高管理階層中女性佔比為1/3。 |
2019~2020年辦理之性別主流化訓練共有7場,共計22小時,平均每場有45位員工參加。 |
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
 |
科學園區對新竹地區的貢獻,包括人力資源、國民所得及地方繁榮三項,型塑園區提供就業及培養高素質人力,引進廠商投資,積極創造就業機會,統計至2020年底,竹科六個園區就業人數為156,389人,2020年就業人數較2019年增加2.72%,就業人數履創新高。 |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
竹科管理局爭取辦理「跨業整合生醫躍進計畫」,以生技產業跨域整合為推動主軸,鼓勵廠商投入高階醫材研發。 |
整合園區外部多元的產官學研資源,推動園區及周邊縣市產業發展與創新,發揮群聚效應帶動國內產業轉型。 |
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
辦理職業安全衛生宣導、輔導等工作,竹科管理局除了主動對園區事業實施勞動檢查外,並配合勞動部規劃實施專案檢查,積極辦理勞動法令及危害預防宣導會,以加強職安人員及廠護人員專業能力。 |
16.公平、正義與和平
|
竹科管理局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轄下中央行政機關,本局廉政業務,按法務部廉政署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風處規劃、指揮監督,並建立嚴謹的預警作為,防杜貪腐事件發生。 |
17.全球夥伴關係
 |
竹科管理局目前為世界科學園區協會(IASP)與亞洲科學園區協會(ASPA)會員,與各國科學園區及其廠商交流,以達到宣傳及吸引投資之目的。自2018年起,竹科管理局王永壯局長接任ASPA理事長。 |
亦透過各項參展、參訪、招商等活動,提升園區及廠商之能見度。 |
E環境保護績效 |
6.潔淨水資源
 |
設定污染物排放總量,廠商新進駐或擴增產能時需先提具污染總量預估,並經各項環保許可審核通過後始可營運。 |
園區廠商統一將排放廢水納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並以環境影響評估核定量,訂定廠商之納管水量,符合國家放流水標準及環評承諾值。 |
針對半導體及光電等用水量較大之產業,要求其製程用水回收率應達85%以上,以促進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
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
持續辦理公有建築物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並積極輔導園區廠商設置再生能源設備。 |
持續進行園區廠商節能輔導,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
12.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
 |
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邁向循環經濟,除定期輔導園區廠商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並導入循環經濟,也透過辦理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績優企業獎之評鑑活動,鼓勵廠商積極參與。 |
13.氣候變遷對策
 |
與園區同業公會協調成立「水電氣供應委員會」,彙整廠商使用水電氣相關資訊與規劃各項節約用電措施。 |
成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當發生旱情時召開應變會議,邀請相關單位討論缺水因應對策並協商水源調度措施。 |
因應多元化災害類型的影響,竹科管理局成立救災及復健應變小組。 |
15.保育及維設生態領地
 |
園區積極推動永續環境建置,除配合政策辦理公有建築物綠建築標章取得,以及輔導園區廠商取得綠建築標章,截至2020年底,園區內建築物累計共取得13張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
S社會友善績效 |
3.健全生活品質
 |
積極提升園區事業安全衛生自主管理能力,保障職場員工安全衛生及健康,2019~2020年共實施1,118場勞動檢查,並配合勞動部規劃實施專案檢查,積極辦理共22場勞動法令及危害預防宣導會,加強職安人員及廠護人員專業能力。 |
11.永續城鄉
 |
科管局AI智慧交控試辦計畫預定2021年上線,以科技改善聯外交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