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園區土地不足的問題,科管局陸續規劃竹南、龍潭、新竹生醫、銅鑼、宜蘭園區,優先引進「光電」、「通訊」、「精密機械」與「生物科技」產業,並產生滾雪球效應,吸引更多人才、技術、資金的投入,在地理與產業上都發揮巨大的推動力,讓臺灣科學園區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不再一枝獨秀,而是遍地開花發揮無比的綜效。
基於竹科園區發展趨於飽和,並為顧及區域均衡發展考量,而規劃的南部、中部科學園區,憑藉著竹科的開發經驗,分別實現了兩倍速、四倍速發展,即是以「竹科模式」套用典章制度,或直接跟竹科管理局借鏡,也可以說南科、中科其實就是從竹科這棵大樹長出的強幹。
隨著時間演進,進入成熟期的竹科,不再追求廠商擠破頭的盛況,而是把竹科當搖籃與基地,把竹科定位成一個提供新公司孕育成長的地方,等到這些公司具有規模後,就搬到外面發展,把廠地留給後來的新公司。科管局站在官方立場,盡力扮演資源整合者的腳色,推動各項產學合作計畫,匯集產、學、研能量;在創新創業方面,媒合新創團隊,並持續推動竹科醫療器材產業創業環境創新與國際商機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