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六大園區營運蓬勃發展,受到產業陸續進駐及營業額擴增的影響,加上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園區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六大園區廠商總用電量亦隨之增加,2022年用電量較2021年增加7.43%,用電密集度較2021年增加5.59%。竹科管理局定期統計以掌握能資源使用情形,確保符合環評核定量,同時致力於園區事業節能減碳工作。
水資源管理向來是重要的環境議題之一,竹科各大園區的供水來源皆為自來水公司,庫,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渡槽水風險地圖集」,顯示臺灣全區為Low-Medium(1-2),各地水源並無因取水而受到影響,竹科管理局持續推動園區廠商節水與水回收再利用輔導,2022年總用水量較2021年減少0.49%,而用水密集度則是下降2.07%。
為提升科學園區廠商水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承受水體之衝擊,竹科管理局依園區廠商之產業別、用水量、用水特性等訂定用水回收率之目標,除較老舊之廠房外,針對半導體及光電等用水量較大之產業,要求其製程用水回收率應達85%以上,以珍惜水資源。
天然氣的使用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022年較2021年增加6.83%,主要是陸續有新廠商入園與原有園區事業的擴建等原因所致。
為提升園區廠商對水電資源之使用效率,竹科管理局聯合專家學者、園區同業公會代表及技術顧問公司,分別組成節水輔導小組及節能輔導小組,針對園區廠商之用水現況及耗能情形,提出改善建議案,包括:
![]() |
節水:汰換老舊用水設備、提升造水率、進行雨水回收及空調系統冷凝水回收等。2021-2022年期間,累計輔導20家廠商,節水潛勢達59.7萬公噸,相當於節省0.1座寶山水庫蓄水量。 |
![]() |
節能:2021-2022年期間,節能輔導小組累計輔導28家廠商,合計節電潛勢達3,556萬度(128,016GJ),減少排放17,967公噸CO2e,相當於46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收量。 |
![]() |
2021年實際節電量:9,196仟度(33,106GJ),減少排放4,680公噸CO2e;2022年實際節電量預計於2023年完成。 |
註:電力熱值換算為1度=3.6百萬焦耳;2021年電力排放係數為0.509公斤CO2e/度;依農委會每公頃森林一年可吸碳15噸算,一座大安森林公園(25.9公頃)每年可吸碳388.5公噸 |
竹科管理局每年會對園區廠商實施節水與節能減碳教育訓練,藉由相關的專業課程,讓廠商吸收新知、瞭解近來政策規範與國際趨勢。除此之外,也會舉辦節水、節能績優廠商選拔,用以表揚績效出眾之廠商,勉勵其長期以來於節水或節能方面的付出與努力,並舉辦園區內標竿企業廠商參觀活動,透過觀摩學習,鼓勵園區內事業持續精進用水用電效率,共同打造綠色園區。
竹科管理局排放的溫室氣體來源以電力使用為大宗,依各科學園區管理與控制的建築物(管理大樓及污水處理廠)之用電量與用油量,推估2021與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4,504.08公噸CO2e及15,050.11公噸CO2e,其中電力使用佔總排放量約99%。
竹科管理局排放的溫室氣體來源以電力使用為大宗,依各科學園區管理與控制的建築物(管理大樓及污水處理廠)之用電量與用油量,推估2021與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4,504.08公噸CO2e及15,050.11公噸CO2e,其中電力使用佔總排放量約99%。
2020-2021年園區符合環保署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廠商皆為45家。其合計排放量則約佔園區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八成,主要產業為積體電路與光電業。
2020-2021年園區符合環保署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廠商皆為45家。其合計排放量則約佔園區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八成,主要產業為積體電路與光電業。
致力於園區廠商了解溫室氣體與碳排放減量的重要性,竹科管理局每年辦理溫室氣體管理說明會、內部碳定價或企業永續相關課程,讓其了解國際淨零策略趨勢、企業內部碳定價設立機制;同時2021-2022年竹科管理局每年協助1家園區廠商與宜蘭園區建立溫室氣體盤查能力,1家廠商完成溫室氣體抵換計畫書,並於2022年輔導1家廠商建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以協助因應未來溫室氣體減量對園區產業之衝擊。此外於2022年特辦理2場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課程,以協助廠商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引領產業進行低碳轉型,邁向永續發展。作為溫室氣體減量的依據,透過上述教育訓練持續精進其永續作為。
另外,依每年度調查資料顯示,園區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主要公共設備節能、製程減量及使用再生能源等,其中措施如下:
竹科管理局相當重視水電氣資源節約管理,1995年即與園區同業公會協調成立「水電氣供應委員會」,負責彙整廠商使用水電氣等相關資訊與規劃各項節約用電措施,包含:
由於極端氣候現象日漸加劇,加上臺灣地形蓄水不易,園區每到冬、春兩季便會面臨水情嚴峻的情況,2020年更是自1964年以來第一次遭逢沒有颱風侵襲臺灣,於秋季即開始進入水情不佳情況;2021年上半年西部地區整體降雨持續亦偏少。
為因應未來水情變化,竹科管理局透過跨部會通力合作,已採行各項備援措施,包含提高節水率、用水回收率、使用再生水及海淡水等,全力確保區內廠商用水無虞,旱期時採取應變機制如下
園區用電部分,為使園區廠商可即時掌握電力供給狀況,於竹科管理局首頁設有「台電電力即時資訊」專頁,即時提供電力資訊以及未來一週電力供需之預測,以提供廠商隨時掌握最新供電資訊,提早進行相關應變作為。另竹科管理局將密切關注台電公司供電情形,持續與經濟部、台電公司以及同業公會保持暢通溝通管道,滾動檢討並適時召開會議協商,以期能確保園區供電穩定。
竹科管理局每季邀集相關單位(公會、台電、廠商)共同召開園區電力事故檢討會議,由發生電力事故單位提出原因檢討與改善對策,並就預防措施討論,以避免再發,穩定園區供電,維護園區電力供應品質,另針對發生事故廠商進行電力安檢輔導(每年10場次),透過園區電力安檢輔導小組與廠商一起進行現場電力設備健康檢查,並提供專業建議及實務經驗給廠商,透過專家與廠商電氣技術人員面對面的討論與交流,以期讓園區電力設備隨時保持在良好的狀況。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改善科學園區電力品質,因應寶山二期擴建計畫園區用電需求,於2022年啟動新建「寶山超高壓變電所(E/S)」,以增進供電能力,提高供電品質及供電可靠度,有效提升竹科電網的強韌性,穩定園區供電,同時可滿足園區未來用電成長需求
為響應我國綠能政策,推動多元能源發展,逐步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之目標,竹科管理局全力配合並持續推動太陽光電建置,近年來陸續辦理一系列再生能源觀摩活動,透過太陽能及儲能設備的實際參訪、法規的討論、成效與經驗的分享、意見交流等形式,提高園區廠商建置太陽光電與儲能設備的意願,並提供建置及維護技術交流。
竹科管理局積極輔導園區廠商利用閒置空間設置太陽光電系統,部分廠商已陸續完成設置太陽光電系統,例如:龍潭科學園區之友達光電龍科廠(裝置容量9.87MW)、竹南科學園區之群創光電T2廠(裝置容量4.88MW)。此外,竹科管理局也以實際行動活化園區公有設施空間支持再生能源,例如:新竹科學園區之矽導竹科研發中心立體停車場(裝置容量1.2MW)、竹南科學園區之污水處理廠(裝置容量0.96MW),期望能帶動園區廠商一起響應,共同打造低碳、節能的綠色園區。
為持續提升園區太陽光電裝設比例,竹科管理局已成立「太陽光電推動小組」,積極輔導園區廠商利用閒置空間設置太陽光電系統,針對有潛力設置之廠商,加強輔導、定期追蹤,提升裝設意願;並針對新入區廠商及新建廠者,要求其評估50%屋頂可用面積建置太陽光電,於租地簡報、用電計畫書及建築許可審查,要求廠商於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統計至2022年12月為止,合計園區廠商及公有設施所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裝置容量共達45.48MW。
為降低園區用水量,並提供水資源之循環再利用,本局規劃逐步導入再生水,相關規 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