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管理局扮演我國科技產業發展的火車頭,也深知實踐環境永續責任的重要性,不敢鬆懈。持續檢討科學園區營運過程可能會對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要用更具體的行動掌握相關的風險與機會,致力於減少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維護科學園區環境品質。
隨著全球化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從過去局部性、區域性範疇,逐漸擴展成全球性的問題,而國際環保議題的發展,也從污染防治、污染預防更擴及為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以恢復取代生命週期之概念,可以藉由重新設計讓產品或產業系統具備可恢復性與可再生性的特色,讓傳統由生產、使用到廢棄的線性經濟模式轉變為循環經濟模式。
竹科管理局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邁向循環經濟,除定期輔導園區事業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並導入循環經濟、輔導事業取得BS8001標準,也透過辦理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績優企業獎之評鑑活動,表揚成效卓越事業以為典範。並持續配合行政院「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與「發展循環經濟」等施政主軸,來逐步達成建構資源循環產業共生的目標。
推動資源循環管理措施,除了掌握科學園區廢棄物產出與流向基線資料、調查事業資源循環作法外,亦持續輔導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工作。針對具再利用潛勢廢棄物研析可行性報告與提出精進管理建議、透過相關教育宣導,積極推動BS8001循環經濟之理念與輔導事業取得標準,並辦理績優企業評鑑以多方鼓勵園區事業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
2019、2020年各舉辦1場次循環經濟說明會,兩年共計60人次參與。提供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講座、介紹BS 8001循環經濟標準,以及提升廢棄物資源化管理等課程。
在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提升資源化輔導作業中,2019年針對廢液與污泥輔導5家園區事業,2020年針對廢塑膠混合物輔導6家園區事業。
竹科管理局積極推動事業廢棄物資源化工作,並配合環保署訂定『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計畫』,園區事業廢棄物資源化比例由2011年83.09%(事業廢棄物申報量180,231公噸、事業廢棄物再利用量149,757公噸),逐年成長至2020年87.62%(事業廢棄物申報量217,240公噸、事業廢棄物再利用量190,355公噸)。
竹科管理局持續推動園區事業源頭減量採行措施,2018、2019年期間分別減量66,993公噸及55,997公噸,其採行的措施包括:晶圓切邊腳料回爐使用、晶圓切割採鑽石刀取代鋼線砂以減少碳化矽污泥、切削液過濾後重複使用、廢硫酸導入廢水處理以減少廢硫酸產生、回收硫酸銅廢液再製為硫酸銅液回製程使用以減少硫酸銅廢液產生,以及回收廢光阻純化回製程使用等。
新竹園區污水處理廠以「缺氧好氧—薄膜生物反應池(AO-MBR)」處理廢水中的氨氮濃度,由於處理後水質良好,該單元所有用水(細篩機沖洗水、鼓風機冷卻水及薄膜清洗水等)皆利用其部份出流水回收使用,以達到本系統全回收之目的。此外,污水處理廠處理後之放流水亦部分回收供沖廁用水及廠區內處理單元之沖洗水和消泡水使用,以實際行動落實「珍惜資源」的理念。
此外,園區污水處理廠平均每日產生之污泥餅約45噸(含水率62~65%),屬於一般無害性事業廢棄物,而園區污水處理廠秉持「珍惜資源」的原則,將污水處理廠產生之污泥委託合格業者妥善處理後,可加工作為製磚廠之副原料,或作為建築骨材及水泥副原料等使用,並以減少污泥產出、珍惜資源及降低環境衝擊為目標。
科管局為鼓勵園區事業落實循環經濟作為,2020年輔導2家事業導入循環經濟標準,分別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BS 8001證書之科學園區廠商及污水處理廠。第一家事業於經濟、環境及社會效益皆符合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最佳化成熟度(Optimizing);第二家事業則整體為積極參與成熟度(Engaged)等級,價值主張已與循環經濟原則一致,未來將持續朝循環經濟努力、精進污泥處理方式。2019~2020年期間,辦理廢棄物減量及循環經濟績優企業評鑑活動共計13家事業獲獎,並公開表揚以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