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回首頁
首頁 / 竹科發展史

竹科發展史

字級設定:小 中 大

 

新竹科學園區設立於1980年,面積686公頃,主要為積體電路、電腦及周邊、通訊、光電、精密機械和生物技術等產業發展主軸之科學園區,為我國第一個科學園區。自成立以來,政府投注大量經費於本園區的軟硬體建設,由於交通便捷、工作環境優美,加上附近有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學術與研究機構而發展迅速。

新竹科學園區設立的宗旨,在建立臺灣高品質的研發、生產、工作、生活、休閒的人性化環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引進高科技技術,建立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並逐步擴展至中、南科,以促進臺灣產業升級,目前科學園區更推動創新轉型發展,持續結合周邊產官學研資源,在既有基礎上納入創新思維及新業計畫,讓臺灣高科技產業在全球發光發熱。

 

 

 

 

新竹科學園區由於國際高科技產業之蓬勃發展,各高科技廠商對園區用地之需求大增。新竹科學園區陸續擴充之三期用地仍不敷廠商擴廠用地需求,因而有擴增園區用地之議,經評審選定竹南、銅鑼園區為新竹科學園區第四期擴建基地。
銅鑼科學園區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東隔西湖溪與銅鑼都市計畫區相鄰,西以銅鑼鄉與通霄鎮之鄉鎮界為界。位居新竹科學園區與中部科學園區之間,北距新竹科學園區42公里(中山高速公路銅鑼交流道工程已於101年11月通車,本園區至新竹科學園區車程僅約需30分鐘)、竹南科學園區30公里。南距中科后里基地20公里、台中基地33公里。在發展上將可延續新竹科學園區現有基礎以及充分運用既有資源,引進前瞻性、低污染低耗能產業,建構具科技、環保與人文特色之科學園區。

 

竹南科學園區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頂埔里,86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為科學園區用地,於88年7月開始動工,土地面積123公頃以支援新竹科學園區發展,隨著竹南科學園區的發展,吸引了光電、太陽能以及LED相關上下游廠商進駐,產業鏈及經營規模也逐步擴大形成;緊鄰園區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更發揮群聚效應,成功吸引多家生技以及醫藥等醫材廠商進駐,除提升園區產業技術層次外,高附加價值的特色更形塑竹南科學園區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園區;行政院並於110年5月21日核定「台積竹南先進封測六廠基地」民間園區併入竹南科學園區,竹南科學園區已創造為一多元性之科技園區,並促進竹南地區之產業升級與地方之永續成長,達到平衡區域發展及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目標。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基地在新竹縣竹北市高速鐵路新竹站特定區計畫已編定為產業專用區38.1公頃之土地街廓內,北側120號縣道為目前基地附近對外聯絡的主要交通幹道。鄰近有台鐵六家支線(與高鐵共構),中山高、北二高分在兩側,由中山高竹北交流道或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約10分鐘即可到達本基地。

在高鐵通車後,園區距台北的高速鐵路車程時間大幅縮短,北可連接桃園國際機場、台北都會區;南可藉由高鐵連接台中都會區及臺灣中、南部,交通非常方便。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之一,本園區以「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產業及育成中心」、「臺大生醫分院及特色醫療機構聚落」等三大中心的磁吸及研發資源之共享,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生醫產業與研究單位,並結合新竹科學園區與ICT產業優勢,產生聚落效應,著重建立創新技術價值確認與產業化加值的平台,做為帶動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先導園區。

依據國家生技產業推動策略「加強產業育成」之政策指示,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之產業標的將著重在「高階醫療器材」及「新藥研發」之產業育成及發展規劃。

 

 

龍潭科學園區位於桃園市龍潭區、平鎮區與楊梅區交界處,原為民間開發之工業區,於93年1月28日奉行政院核定納入科學園區,總開發面積為106.94公頃,分二期開發,第一期主要規劃為事業專用區,共計76.11公頃,第二期主要規劃為公園、綠地之開放空間,共計30.83公頃。園區規劃引進符合「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之科技產業。

本園區目前進駐事業主要包括積體電路、光電與生技產業等,形成產業聚落,並提供完善的公共設施,吸引高科技人才至園區服務。園區現有從業員工人數約7,000人,整體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帶動桃園地區產業轉型、增進就業機會及繁榮地方經濟。

 

 

 

93年間基於北部地區尋找適當地點興闢或擴建科學園區,塑造北部高科技產業帶之需要,並考量地方政府爭取設置之意願及科學園區選址原則,遴選出「宜蘭科學園區」為發展「數位創意」及「通訊知識服務」產業之科學園區。復於94年5月16日報奉行政院核定籌設計畫,並依據該計畫工作項目辦理後續相關作業。

宜蘭科學園區新增產業類別及開放量產環境影響說明書於109年1月15日通過,新增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綠能、通訊及光電元件材料系統等五大產業並開放量產,結合宜蘭豐富人文及地理環境優勢,發展通訊知識服務及數位創意等新興產業,帶動宜蘭及東部地區之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