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學園區以研發高科技產業為主軸,串連相關上下游廠商、產業鏈及多元經營,逐步擴大形成六大科學園區,為滿足各園區從業人員生活機能需求,致力於完善園區軟硬體設施,營造群聚效應,竹科管理局充份聽取六大園區廠商與鄰近社區聲音,期藉由完善公共設施及生活服務機能之提供,創造優質產業與生活環境之均衡園區。
竹科宿舍區本身即具備良好區位條件,面對靜心湖畔及位處綠意盎然林園中、漫步其中,就像走在椰林大道般;亦有網球場、籃球場、高爾夫球場及游泳池等運動設施,提供住宿人多項的休閒空間。
為提升住宿品質,竹科管理局自2006年起就園區老舊單身宿舍,即規劃進行逐棟分批整修更新作業,於2020年間辦理榕苑單身宿舍整修工程,預計於2021年完成整修工程,整修範圍包含衛浴設備、機電設備、屋頂防水、外牆拉皮等項目,另增作一座電梯設備,已建置更優良無障礙環境;另原萱苑單身宿舍因結構安全疑慮,亦於2019年拆除重建,預計可於2022年完成興建工程,提供租用;而眷舍亦將視屋內狀況做必要的整修,以重視人性尺度及品質需求的角度與時俱進,持續做好宿舍維護管理,完善園區廠商之居住環境。
另宿舍區住戶多因孩童有學籍入學需求而入住,區內2處兒童遊戲場(弘毅樓及學誠樓旁)之設施,經委託專業機構檢測有安全疑慮,為提供宿舍區孩童休憩需求,於2020年辦理園區住宅區兒童遊戲場改善工程,已於2021年2月完工,經檢測通過後,即可提供使用。
為滿足從業人員多元的餐飲需求,園區設置各類型的中、西式餐廳,有符合大眾化口味的速食與火鍋餐廳,也有崇尚自然食材,以健康為導向的蔬食餐飲。餐廳精心設計呼應著竹科管理局期望打造的便利生活園區,不僅是美味多元的菜色,另設置有禮堂、會議室、羽球場、韻律教室、聯誼場可供租借,亦不定期的舉辦藝文、親子教育、小農市集與聯名特賣等活動,充份滿足了園區的多元需求,也相當符合經濟效益。
竹科管理局的後方為尼尼生活館,提供托斯卡尼尼義大利庭園餐廳、飛豚日式豬排等美味餐飲,以及禮堂、體育館、羽球場和藝文走廊等多元的設施設備。另一側的車庫餐廳則是以「崇尚自然、重視來源、嚴選好食材」的健康概念為初心,除了吃得健康,更選用OLED健康光源,讓追求健康無添加的用餐環境更添亮點;位於靜心湖畔旁之「湖畔藝術會館」,除了提供餐飲服務外,也不定期舉辦藝文與親子同樂活動,更加豐富了靜心湖周邊的生活色彩。
竹北生醫園區生技大樓1樓引進咖啡簡餐業者–滙特生活館駐區服務,提供咖啡簡餐等服務性商品以滿足顧客便捷所需。主要商品(服務)項目為現場烹調/調理的菜色、飲料及點心等餐飲項目給大眾進行消費使用,可在店內或外帶食用,也提供場地租借服務,含大會議室、貴賓室兩種場地選擇,廠商可以辦活動、會議、展覽、招待貴賓等多功能使用,優質之用餐環境,提升竹北生醫園區之生活機能。
新竹科學園區為新竹生活圈中最主要之工作旅次吸引點,目前園區就業員工已達13萬多人,員工之居住地涵蓋新竹縣、新竹市與苗栗縣等,主要集中分佈於新竹市東區、北區、新竹縣竹北、湖口、竹東等地區,因此造就新竹縣、市、科學園區間互動緊密的工作旅次及其所產生之龐大的交通需求,尤其在上下班尖峰時段,造成縣市與園區間之主要南北向聯絡幹道,包括南北向的國1高速公路、經國橋/慈雲路、興隆大橋、中華路及東西向的光復路、光明六路、公道五路、寶山路及各主要幹道周邊地區性道路嚴重之交通壅塞,同時此大量車流一次性進入園區內,易造成園區內主要路徑之壅塞,如銜接國1高速公路匝道之新安路、園區二路,或是銜接經國橋/慈雲路與光復路之園區一路、介壽路等。
針對前述之交通問題,並配合新竹縣市於2018年度開始執行之「大新竹運輸走廊整合道路交通與電信資訊應用計畫」(簡稱大新竹案),本局透過AI智慧交控試辦計畫改善新竹縣市往來科學園區間交通要徑之壅塞窘境,AI智慧交控試辦計畫以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運用ICT技術發展智慧園區計畫」結合大新竹案於園區內重要交通節點佈設相關設備,冀望改善園區內交通壅塞狀況,規劃於新安路匝道口與園區一路與新安路口周邊佈設VD、eTag、AI影像辨識系統等路側設備,透過上下游區域合作,進行跨區域的路網協控策略應用,藉由eTag之EVP資料獲取路徑上旅行時間及停等延滯等交通資訊、AI影像辨識系統觀測車流紓解與延滯狀況,最後配合VD進行適應性號誌控制策略,具體改善尖峰時刻由新竹縣市大量車流湧入後造成區內交通壅塞之情形;此外透過中央氣象局開放資料平臺提供之即時氣象資料結合觀測之車流資料,建置結合天候因素之交通流量大數據,作為AI智慧交控運算之基礎。
另為加強與地方政府之合作,科管局與新竹縣、市自2019年每月定期召開大新竹交通協控會議,且主動邀請高速公路局參與該會議以完備整體路網協調,已達成跨縣市交通資訊交換等共識。配合新竹縣市政府之大新竹案,科管局AI智慧交控試辦計畫預定2021年上線,以科技改善聯外交通問題。
為響應節能減碳及便利駕駛電動車之園區從業人員,本局自2018年陸續建置電動車充電座,提供上班充電下車滿電之服務,設置點為分布於科技生活館,四大立體收費停車場與相關人流量較大之區域,其中科技生活館設有8支特斯拉車輛專用快充充電座,另四大收費公有立體停車場及路邊停車場等亦設置電動車充電座32支,並以不收取電費之鼓勵方式吸引更多電動車用戶使用,累計已達40支,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為提供園區廠商從業人員通勤與開會洽公往返大眾運輸場站(如火車站、高鐵站),竹科管理局自2004年起,陸續在新竹科學園區、竹南科學園區與生醫園區推出巡迴巴士接駁運輸服務。
有鑑於新竹市引進YouBike公共自行車服務,自2016年5月啟用後約一年,即超過100萬人次使用,顯見民眾對公共運輸「最後一哩路」之服務需求,故竹科管理局亦積極與微笑單車公司合作,新竹科學園區YouBike 2017年完成8站點後,2019年12月23日再啟用7站點,竹科內目前設立15站375輛車;由科管局與新竹市政府共同建置大新竹YouBike 已達64站1,500輛車,本次增站為擴大服務範圍,串聯綠色交通路網,也提供市民及科學園區員工更便利的租借服務。竹科不僅是全國第一個有「微笑單車」進駐的科學園區,更是最多站點網絡周全的科學園區,體現竹科朝向「綠色園區」邁進的努力與決心。
竹科YouBike累計已達15站,遍布園區,皆為重要節點、停車場或人潮聚集處,成為園區巡迴巴士、私有運具外的補充運輸工具,除了嘉惠園區周邊社區的員工外,對於外縣市的大眾運輸族亦是一大福音,以往搭乘火車至新竹車站或新莊車站,必須仰賴公車或接駁車才能進入園區,更由於公共自行車系統24小時不打烊,可於夜間服務上下班的員工,讓交通移動更具有彈性與便利性。
為提升園區至高鐵新竹站的交通便利性,營建署與新竹縣政府在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中,特別規劃興建「高鐵橋下聯絡道延伸至竹科工程」,共投入27億4010萬元,並分三期推動。其中,第1期工程由興隆路至公道五路,全長約1.83公里,2015年6月已通車;第2期工程由公道五路至中興路,全長約901公尺,2019年8月完工通車。
第3期工程北起中興路,往南跨越柯湖路及柯子湖溪,銜接新竹科學園區力行路,全長約1.3公里,橋梁約610公尺,路堤路塹約690公尺,路寬30公尺,工程費17億4,603萬元,於2020年11月23日動工,預計2023年6月底完工。
待三期完工後,從竹北市行駛至新竹科學園區,約可節省15至20分鐘車程,將可串聯已通車高鐵橋下道路1、2期,有效紓解新竹科學園區至高鐵新竹站,以及中山高竹北交流道至新竹交流道車流,改善大新竹地區的整體道路交通系統,並可串連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新竹生醫園區、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二三重都市計畫區與竹科等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