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home 首頁 > 完善園區機能

智慧園區

icon 運用ICT技術發展智慧園區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2016年啟動「運用ICT技術發展智慧園區計畫」,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竹、中、南三科管局共同辦理,以智慧交通、智慧永續、智慧治理為發展主軸,首度導入6大智慧化服務與設施,推動科學園區設施與服務智慧化,協助我國科學園區解決交通壅塞、環境永續、災防與管理等問題,提升維運與服務效能。

智慧園區發展計畫該計畫分別於2019年入圍IDC 亞太區智慧城市獎(IDC Smart City 2019-Smart City Asia PacificAwards)之永續基礎建設(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獎項,2018年榮獲國際安全獎(International SafetyAwards,ISA)優等獎(Merit),2017年榮獲第三屆APEC能源智慧社區(ESCI)智慧運輸金獎,均充分展現臺灣智慧園區的科技實力。

在交通優化方面,科管局辦理智慧停車場、電動巡迴巴士及智慧交通看板等計畫精進智慧交通服務。智慧停車場導入車牌辨識與區域在席系統,有效降低使用者耗費時間,並可即時掌握車位狀況;於高鐵新竹站至新竹園區增設巡迴巴士綠能線引進電動巡迴巴士,除服務園區從業人員與沿線居民,更兼具節能減碳之效;而智慧交通看板提供即時行車資訊與用路人參考,再配合大新竹運輸走廊智慧交控案實施,壅塞狀況改善10%以上。

智慧園區發展計畫2 照片

科學園區行動精靈2.0介面及下載方式在服務效能方面,藉由智慧路燈、智慧空品測站及公共休憩區域無線網路設置增加智慧永續與智慧治理能量。智慧路燈可由線上即時掌握設施訊息,除免人力巡檢,另每年度亦為園區節電約95萬度;空氣品質監測站設置12座,其監測結果可於科學園區行動精靈APP查詢,提供即時環境資訊保障民眾權益;並設置28處無線網路熱點服務,提供外籍訪賓、從業人員及園區周邊居民免費WiFi服務,每年提供約68萬人次之服務。

特別於2019年完成創建「竹科3D GIS系統建置計畫」是科管局提升土地利用規劃及服務效能的秘密武器,該系統平台整合跨單位紙本圖資,建立園區土地、建物、公共設施及地下管線的電子化立體地理資訊,原本需耗費數個工作天繁複的查詢程序,可於系統一鍵式快速辦理,大幅簡化流程提升服務效能,能有效協助招商引資及加速廠商進駐。

未來科管局將持續導入或運用前瞻科技,推動科學園區智慧化與創新轉型發展,協助高科技產業持續成長,且希望能以我國推動智慧園區的經驗,協助其他國家促進更多的智慧應用實例,帶動整體產業持續成長、進步。

照片

icon 園區創新應用獎

隨著全球物聯網、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以軟扶硬的「智慧園區」已成為發展趨勢,竹科園區在智慧化、創新化、科技化轉型更應持續擔網領頭羊的角色。

為推動智慧園區示範應用,鏈結全球研發能量,本獎項係以解決、改善或提升新竹科學園區實質環境與公共服務效能並運用資通訊科技,以促進新竹科學園區公共設施與服務之智能化為出發點,透過集結創意打造優質的園區並運用既有半導體、ICT等優勢上,引導出臺灣新經濟發展模式並帶動園區產業升級轉型。

360 度魚眼影像智慧車流偵測技術應用產品本次徵案之應用服務領域包含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防災等足以提升園區公共服務效能相關之應用服務, 其結合之技術可包含AI、Cloud、IoT、Big Data、5G等。為了使參與者能更清楚了解本選拔資訊,科管局於2020年2月11日特舉辦「新竹科學園區智慧園區創新應用獎徵件說明會」,現場有許多業界先進報名聆聽。而科管局致力將「智慧」滲透到園區建設與管理的每個細節中,提升園區服務及管理能力,希望透過本活動鏈結創意發想及技術能量的提供者,並與業務相關組室合作,將智慧化科技應用於園區公共服務設施,並進一步提升科學園區的行政服務效能、創造產業經濟價值,讓園區的軟實力發光發熱。

智慧園區創新規劃獎為鼓勵廠商發展智慧應用,2018年首度舉辦智慧園區創新規劃獎評選,由一碩科技(360 度魚眼影像智慧車流偵測技術應用產品)獲獎,其運用AI影像車流辨識及自動號誌分析節省龐大的人力與大幅縮短時制重整程序,預期可有效解決路口交通壅塞問題。